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咖啡已经变成了,当代打工人的“续命水”,你以为咖啡只是钱包刺客成都期货配资,其实,它还是骨骼的“隐形拆迁队”。
晨起美式、午间拿铁、黄昏摩卡、深夜馥芮白……近日,25岁的“咖啡达人”小张(化名)因捡衣服闪到腰,前往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(东莞市人民医院)骨科就诊,被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,进一步的检查显示,她的骨质疏松已到中度。
年纪轻轻的她,为什么就有了骨质疏松?经了解,因工作原因,她需长期熬夜,养成了每日饮用4杯咖啡的习惯(晨起美式、午间拿铁、黄昏摩卡、深夜馥芮白),这种习惯已持续4~5年。此外,她缺乏运动、日晒不足,综合因素导致骨骼强度严重下降,所以简单的弯腰捡衣服就引发了骨折。
咖啡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,但如果把咖啡当水喝,久而久之,就离成为“脆骨人”不远了,过量饮用咖啡,会对身体造成以下危害↓↓↓
抑制钙吸收:咖啡中的草酸会与钙结合,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;咖啡因则通过利尿作用增加尿钙排泄,导致钙流失加速。
骨代谢失衡:过量咖啡因(每日>400毫克,约4杯以上)会干扰钙磷平衡,抑制成骨细胞活性,加剧骨质流失。
除了过量饮用咖啡,骨质疏松还有其他诱因么?
1、不良生活方式:缺乏运动、日晒不足(维生素D合成减少)、熬夜(影响骨代谢激素分泌)。
2、饮食不均衡:高盐饮食(增加尿钙流失)、酗酒、吸烟(抑制骨形成)。
3、一些疾病与药物也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: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。
骨折风险显著增加:轻微外力(如弯腰、咳嗽)即可引发骨折,常见部位为脊柱、髋部和腕部。
生活质量下降:骨质疏松会导致慢性疼痛、身高缩短、驼背畸形,严重时需长期卧床,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增加。
经济与心理负担:严重的骨质疏松治疗周期长,费用较高,且可能引发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
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得了骨质疏松?
自测风险因素:年龄>50岁、女性绝经后、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、BMI过低、吸烟酗酒等。
专业医学检查:骨密度检测(DXA法),是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,通过T值判断,T≤-2.5为骨质疏松。
实验室检查:血钙、磷、维生素D水平及骨代谢标志物(如骨钙素、β-CTX)检查。
从医学角度来讲,骨质疏松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,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。尤其是近几年,部分年轻人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,有的人二三十岁就被诊断出骨质疏松。那么,如何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呢?
注意饮食
补钙:每日摄入1000-1200毫克钙,50岁以上人群可增至1200毫克,但需避免过量(>2000毫克/天)。
常见食物中钙的含量(mg/100g可食用部)
补充维生素D:通过日晒(每日20分钟)或食物(鱼类、蛋黄等)补充,必要时遵医嘱服用补充剂。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
适量饮用咖啡与浓茶:健康成人每日咖啡因摄入≤400毫克(约3-5杯咖啡或浓茶),骨质疏松患者≤3杯。
戒烟限酒:减少骨代谢干扰因素。
适当运动:负重运动(如步行、慢跑、跳舞,刺激骨形成)、力量训练(哑铃、弹力带锻炼增强肌肉,保护骨骼)。
进行定期筛查
建议高风险人群每1-2年进行骨密度检测,早发现早干预。(若已确诊,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钙剂、维生素D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。)
医生提醒,可别因为自己每日饮用的咖啡因未超标就觉得万事大吉,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加速骨质疏松。靠咖啡强行开机当然可以,但咖啡喝不好,骨头会“抗议”!想要骨骼健康,除了控好咖啡因摄入,也别忘了做好日常预防,别等骨头都变成“脆骨”才后悔。
撰文:蔡子航 欧雅琴